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河南>音乐>

古汉语活化石(组图)

时间:2011-09-30 11:2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A15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申赋渔 齐文洁 美编:汪祎 风雅秦淮 NANJING DAILY 高淳话: “桨声灯影话秦淮”征文 高淳话实在是太难懂了,然而这难懂的话,却有着它独特的韵味。高淳话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音,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发音、词汇、语法上都独具一

A15

古汉语活化石

古汉语活化石

古汉语活化石

古汉语活化石

古汉语活化石

古汉语活化石

A15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申赋渔 齐文洁 美编:汪祎 风雅秦淮 NANJING DAILY 高淳话: “桨声灯影话秦淮”征文 高淳话实在是太难懂了,然而这难懂的话,却有着它独特的韵味。高淳话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音,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发音、词汇、语法上都独具一格。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评价说,“高淳话在全国独无仅有”。 B 我国汉语有北方、吴、湘、赣、粤、闽南和客家七大方言语系。高淳话属于吴方言。不过,如今即使是苏锡常的市民或者上海人来到高淳,也难以与当地人进行语言交流了。这是因为,作为国内仅存的古吴语方言,高淳方言中保留了很多古吴音和古代中原雅音,所以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与其他语言显得大相径庭。 高淳话中保留的古音很多。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阿房宫的“房”,高淳话读“旁”,与古汉语读法一样。再如“家”(jia)字,古汉语里声母是g,高淳话也读ga。同样,现代普通话里声母为j的字,在高淳话中大都读g,如“解放”被读成“该”放,“介绍”读成“盖”绍。 许多唐诗用现代普通话朗诵没有了韵感,而用高淳话来读却是句句押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段,按高淳话将“人”字读为ning,就与“邻”合韵了。再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按高淳话将“斜”字读成xia,“家”字读成ga,全诗听起来就更加朗朗上口。刘禹锡的《石头城》中,“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按高淳话将“回”读hai,更合辙押韵。 语言学家介绍,古音多,加上高淳人说话时多为嘴唇轻动,气流从鼻腔发出,因此发音轻,语速快,多用浊音,所以很有音乐感,读古诗更是别有韵味。 高淳方言在使用词汇方面也延续了许多古代的习惯。如《周礼》“宾客之车则抗皮”一文中的“抗”,是藏的意思,而高淳话中就把东西藏起来说成是“抗起来”。 再如,高淳话中尊称姓张、姓李的人为“张秀”、“李秀”,称男性老师为“秀秀”,这与古语中称有才华者为“秀”,也是一脉相传的。 高淳话中不少词语仍带有文言性质。如人死了叫“过背”,就源于古汉语。西晋李密《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一句就是明证。 来稿请发送至电子邮箱njrbqwj@sina.com,或寄至“南京市龙蟠中路223号 南京日报副刊部”。 所有来稿请注明“桨声灯影话秦淮征文”。 古汉语活化石,读唐诗更押韵 雨时落时停,荡舟于秦淮河上的时候,已近午夜。 白日里万头攒动的夫子庙,此刻正渐渐恢复宁静,两岸五彩斑斓的花灯已熄灭,人来船往的喧闹声不复耳闻,众多无人船只系在岸边,随水波轻漾,似片片秋叶浮在水面。又像一场大型交响乐突然停了下来,这种热闹后的寥落,想起了丰子恺漫画中“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的情形。 此时,唯有我的这只小船还在河中飘着。从没有在空无一人的秦淮河上划过船,此时心里自是有种别样的说不清的情愫,是一种感动,一种安宁,抑或是一种惆怅? 刚刚下过雨,夜色中的天空又晴好起来,几朵浅浅的微云,拥着一轮皓皓的明月,动也不动地挂在夜空。月的淡淡清辉,散泻在两旁黑瓦白墙的明清雕花木楼上,窗下有白色小花的藤蔓,它们在月色中一齐静默着,似在诉说歌舞弦管的昔日繁华河南漯河沙滩音乐节,六朝古都的金粉绮丽。 船儿推开层层水波,慢慢划向秦淮河的深处,雨后的河水含着水草的野香。月光倒映水面,木桨便搅动了一河碎银,“哗哗”的欸乃声犁破河面的宁静。岸上三两灯火河南音乐家学会,如眠人欲睡的眼,河水看不清是深蓝还是幽绿,也许凝了太多的六朝脂粉,载不动太沉的秦淮风月悲欢吧。 想起了旧曲中所唱:“秦淮绿如酒,此水最无情,我在秦淮岸上住,看尽金陵岁岁春……”曾几何时,那些怀抱琵琶、手执团扇的女子,推开小窗,月明如画,面对一河静水,唱着心内的万般无奈。秦淮八艳,梨花带雨的佳人,和那些风流儒雅的才子,一起消失于云烟深处的朝代中国评论网,定格在泛黄的线装书中,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也曾几时,秦淮河有朱自清与友人在夜的桨声灯影里,品茶泛舟;有闲居南京的张恨水,才思兴起,编写着深闺旧事;有风流倜傥的徐志摩,伴着扬子江上采来一把莲蓬,吟读秦淮水波;有幽怨哀戚的才女石评梅,面对满河清风,独语一腔悲怜…… 如今这条河上的久远往事,已随风飘逝。“伤心最是秦淮月,还对深闺烛影红”,面对空蒙月色,忆想这些,不由眼眶湿润,心中惆怅不已。易中天在《读城记》中说,南京是个伤感的城市,我想,秦淮河则是它眼中最悲的那一滴泪吧。 此时,唯有这一河流水,一轮明月,并一叶孤舟,伴着我和懵懂的女儿。觉得太幽寂的气氛,不适于孩子,于是泊舟上岸。 金陵岁岁春如旧,秦淮茫茫水东流,回望月下秦淮河,唯有楼前流水,应念谁终日凝眸,凝眸处,是否从今又添,一段段的新愁? 雨后秦淮河 潘纤云 苏洪泉 A 高淳方言五千年不变 高淳地处苏皖两省交界,东西长、南北短,只有大约750平方公里,这一带的历史文化却很悠久。早在6300多年前,在薛城一带,就有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原始村落,先民们在这里建立母系氏族,打鱼、狩猎等。 通过1997年发掘出的“薛城遗址”,专家们意识到,高淳的祖先就是在这块土地上,用原始的语言来进行交流。据专家考证,高淳方言已存在5000多年。此前汉民族大多生活在中原河南一带,后来周文王的伯伯和叔叔跑到江南,建立古吴国,南京、高淳一带才有了汉族居住,形成汉语中的古吴语。 南京人其实原来也说古吴语,但因为是大城市河南音乐学院,五湖四海之地的人来人往,渐渐地,南京话演变成为江淮地区最接近普通话的语言。然而,高淳方言一直没变。 如今的高淳话,和现代吴语也有很大区别,其中保留了很多古吴音和古代中原雅音,唐韵十足。 高淳话为何能够这么多年始终“自成一体”?专家认为,和其地理位置有关。高淳离南京虽然只有100公里,但十分偏僻,到新中国成立时全省都还没有一条公路。因交通不便,本地人与外地的往来较少,也很少外出,使高淳方言较好地保留了下来。此外,高淳地方史专家濮阳康京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高淳人对自己的语言有一种独尊、固守、排外的情结”。 值得一提的是,高淳历史上也曾有过几次比较大规模的移民事件,比如北宋徽宗曾命人募集建康五县民夫来此围垦固城湖;清朝曾国藩率湘军攻破天京后,为避猜疑裁撤了三四万士卒,而他们就被安置在高淳、溧水等地,也就是如今高淳曹塘的侯、罗、曾、全等大姓的由来。 不过,千百年来大批客籍人口的迁徙,却没能影响高淳话,倒是纷纷被高淳话“同化”了,使高淳方言始终保存着自己的特色。 古朴的高淳老街。 C 用词另类,曾被用作战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