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重庆>教育>

控制物价应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时间:2011-09-23 09:40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本轮物价上涨不同于以往的主要表现 与以往相比,本轮物价上涨呈现新特点,治理难度加大: 1、食品价格充当了涨价的首要推手。 食品大类由粮食、肉禽制品、蛋、水产品、鲜菜、鲜果共6小类构成。国家统计局在计算CPI时,食品权重为34%,其次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占14%,居

本轮物价上涨不同于以往的主要表现

与以往相比,本轮物价上涨呈现新特点,治理难度加大:

1、食品价格充当了涨价的首要推手。

食品大类由粮食、肉禽制品、蛋、水产品、鲜菜、鲜果共6小类构成。国家统计局在计算CPI时,食品权重为34%,其次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占14%,居住占比为13%,交通通讯占10%,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占10%,衣着占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占6%,烟酒及用品占4%。由此可以看出,食品类支出占CPI的比重最高而粮食价格走势成为影响国内CPI走势的主要因素。

今年以来,由于旱灾等因素影响,推高了食品价格。尽管政府努力控制流动性与物价上涨,但CPI的增速还是较快。国内外一系列复杂因素,以及猪肉等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季节性波动,共同推动了此轮物价上涨,出现了物价涨幅持续攀高的局面,也大大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6.5%,创下了36个月来的新高。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CPI上涨约4.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6.7%,影响CPI上涨约1.46个百分点。从数据可看出,与以往多轮物价上涨一样,食品价格充当了涨价的首要推手。

2、输入型通胀特征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助推相关产品价格上行。

今年以来,由于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宽幅震荡并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导致国内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相关产品价格齐涨共跌。与石油价格走势密切相关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同比累计涨幅分别为10.9%、15.7%、10.5%和18.4%,同期化工类原材料购进价格累计上涨18.9%;与有色金属相关联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品价格累计上涨26.5%,同期有色金属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30.0%。

尽管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输入型通胀并未减轻。而后期中国仍将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输入型通胀压力有加大的可能性。虽然美国已就提高债务上限及预算达成协议,但同时也意味着未来美国可能继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这将进一步加大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输入型通货膨胀风险。输入型通胀具有不可控性,如果美国推出新一轮宽松措施,美元超发可能再次助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3、劳动力成本提高助推出厂价格上升。

随着目前社会“用工荒”、“招工难”现象愈演愈烈,企业只能依靠不断提高工资及福利待遇来吸引一线员工。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无疑使企业雪上加霜,为消化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企业只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转移和释放压力。与此同时,上游企业产品价格的上扬又传导给中下游企业,中下游企业同样只能靠提高产品价格来消化成本,从而助推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循环上扬。

自去年以来,全国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工资上涨,中西部地区的工资上涨甚至略快于沿海地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制造业工人对休闲的需求提高。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中国将进入新一轮机械化的浪潮,宏观政策调控将需要适应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这一结构性特点,消费和服务业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主要的增长点。

近年来,企业人工成本的上升快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据调查数据显示,原材料在总成本中占比最高,2010年超过了62%,其余依次是销售、人工和财务成本,占比分别超过13%、12%和4.5%。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在2008-2010年间呈不断上升趋势,原材料成本占比从2009年的63.1%升至2010年的64%重庆教育管理学校,人工成本占比升幅略快于原材料成本占比,从11.1%逐年上升至12.3%。与此同时,企业销售和财务成本稳中趋降。

4、流动性过剩推动形成的较强通胀预期,成为这轮物价上涨的特殊背景。

本轮通胀和2009年上半年以前的通胀较为类似,都是由于流动性过剩所引发的。尽管由于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对冲和信贷控制使流动性过剩的程度得到了部分缓解,但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并未解除,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并未解决,通胀的条件仍然具备。在流动性过剩的推动下,2007~2008年我国的CPI涨幅分别达到4.8%和5.9%,其后受金融危机影响短暂下跌,但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和流动性对冲力度的减弱,通胀压力又开始显现。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本轮通胀表现出不同市场和不同要素之间轮番上涨、相互传导、全面扩散的态势。本轮通胀不同于传统通胀因经济走势而引起要素价格上涨,进而从要素市场向终端产品传递的特征,而是发端于房市和股市等资产市场,由资产市场向资源市场传递,再向下传递到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这与2007~2008年物价的结构性上涨有显著的不同。目前,整个通胀的传导过程正呈现出从农副产品等农业领域向非农领域价格反向传递、相互追涨的特征,其变化的复杂性决定了调控的难度不容低估。

多因素决定通胀压力

暂难缓解

综合来看,此轮通胀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新变化,各方面因素经过长期发展和积累,逐渐传递到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上来,而成本推动导致的物价上涨惯性更大,持续性更强,波及面更广,治理起来就更复杂,尤其是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治理起来难度更大。因此,多种因素叠加的共同影响,决定了通胀压力暂难缓解。

一是国际局势动荡将使价格继续处于波动中。由于目前美国经济疲软,第三轮量化宽松(QE3)预期升温,美元的进一步贬值很可能还会继续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从而成为未来物价上涨面临的新因素。由于债务上限的突破以及美联储的“债务货币化”行为,接下来美元通货会在全球泛滥,美元贬值的价格效应必然传导到国际大宗商品上,从而向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输出日渐增大的通胀。

欧洲债务危机的继续蔓延以及美元继续走低的信号增强,预示着未来美元将继续贬值,输入型通胀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以原油、煤炭为主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处于上升通道,并影响国内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

二是秋粮生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目前秋粮在我国整个粮食产量中占七成,对于农产品价格稳定以及缓解通胀预期具有重要作用。最近湖南等晚稻生产大省遭遇干旱,让人对秋粮生产有些担忧。7月份以来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特别是贵州、湖南、重庆三省市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偏少五至七成,加之江河来水偏枯、库塘蓄水不断消耗,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并呈发展态势。未来3个月内部分秋粮产地可能出现旱情,夺取秋粮丰收还面临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

如果秋粮减产重庆教育网,那么由食品推动的通胀过程在三四季度都会持续重庆市教育学院,特别是到秋粮上市的11月份中国评论网,CPI增幅有可能居高不下。

猪肉价格趋于稳定,意味着物价减少了一个重要环比上行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份猪肉价格上涨56.7%,影响CPI上涨约1.46个百分点。预计8月猪肉价格对CPI的拉动将有所减弱,再加上翘尾因素影响逐步收窄,当前控制物价的有利条件正在增多。

非食品价格方面,从近几个月以来居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