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让和平之火永不熄灭

时间:2020-09-01 16:32来源:评论网 作者:陈俊升 点击:
国虽大,好战必亡;国虽安,忘战必危。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回望历史,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态。庆祝抗战胜利的日子,我们守望历史,正是为了和平的尊严。光明每前进一步,黑暗就要倒退一分。让我们以史为鉴,让和平之火的光明在人间永驻。
      75年前,人类结束了有史以来伤亡人数最多、破环程度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大战,英雄的中国人民也迎来了15年抗战的胜利。在那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全世界共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被卷入战火,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财产损失4万多亿美元。如何不让悲剧重演?这是关系全人类前途命运的时代课题。
      回顾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什么只间隔短短20年时间。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却可以维持总体上70多年的和平。它们前后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战后所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公平与否。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充满了不平等。中国作为战胜国的权益尚且受到侵害,作为战败国的命运可想而知。巴黎和会后,仇恨和贪婪的种子被埋下,那样的和平注定难以长久。再看二战结束后,构建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全新国际秩序。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成为人类共同价值观,世界各个被殖民的民族和地区也纷纷走向独立与解放,直到今天,世界级的大规模战争再也没有打响。由此可知,世界各国、各民族平等相处是世界和平的前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则是世界和平的最大敌人。70多年间,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不断,但多元的世界正逐步形成。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应该团结起来,携手合作在国际关系民主进程中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治理体系。
      用生命品尝过战争残酷的人们,更知道和平的滋味是如何甘甜。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过“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痛经历,所以新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理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国领导人对于世界和平问题的思考更是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理论体系。从毛泽东同志对世界大战的“两种可能”的论断,到邓小平同志的关于和平与发展的“东西南北问题”的论述,再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到“一带一路”的战略实践。都在回答着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东方答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毋庸置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世界和平“压舱石”的分量也在不断加大。
      历史的潮流有多么汹涌澎湃,真理的力量就有多么雄浑深厚。从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历史为信仰的民族。“以史为鉴,才能知兴替。”没有历史的时代是肤浅的,无视历史只会一次次走入同一片泥淖。信仰正义与和平的人们,痛恨歪曲历史的行为。警惕歪曲和掩盖历史是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再回到战争的血与火中去。如今,在东方,一些国家右翼保守主义势力抬头,他们企图掩盖历史、歪曲历史;在西方,关于苏联红军曾经在二战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已经快要被人抹杀和遗忘干净了,而英美等国摇身一变却成为贡献和牺牲最大的国家。我们要坚决反对刻意歪曲历史、掩盖历史的错误行为。一方面,要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舆论阵地。在舆论工作上,把好党性原则“定盘星”。做好党管宣传、党管媒体,把舆论工作努力做成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的“粘合剂”。另一方面,要做到正确看待历史、解读历史、书写历史。以“四史”教育为切入口,真实、客观、公正地教育党和人民,让后代子孙把历史的教训和理性的启迪传递下去。
     国虽大,好战必亡;国虽安,忘战必危。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回望历史,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态。庆祝抗战胜利的日子,我们守望历史,正是为了和平的尊严。光明每前进一步,黑暗就要倒退一分。让我们以史为鉴,让和平之火的光明在人间永驻。(陈俊升)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