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进课堂,隐私问题惹争议

时间:2019-09-05 11:44来源:评论网 作者:丛琳 点击:
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你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新学期开学,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逃课和“替同学答到”或将成为历史。
      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你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新学期开学,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逃课和“替同学答到”或将成为历史。(9月3日,光明网)
     由此可见,科技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采用人脸识别系统精准对学生上课时的表现进行监控,更加有利于高校对学生上课进行管理,校方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引发了巨大的舆论争议。到底怎么厘清道德边界,把握科技渗透的度是未来整个教育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首先,校方应更进一步地深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者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多采用“引导为主,管制、惩罚为辅”的教育手段,明确自己的身份是手提明灯的引路人,而不是监管囚徒的狱警,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尊严和隐私,多从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才能制定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管理制度。
    其次,教育不能只注重考核和形式,教育要治标更要治本。在科技的强制监督下达到的高出勤率和所谓的“良好”课堂纪律并不能代表学生们发自内心地尊重课堂,充分吸收了课堂知识。要想真正地发挥好教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课堂,爱上学习。
    当然,教育者也不要因噎废食,全然排斥科技手段的介入。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侵犯学生的私人空间,使用得当则会使优秀的教育者如虎添翼,向学生传输知识更加快捷高效。就此案例而言,校方可以采用系统对进行学生考勤,但不能使用系统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监视和数据采集。只有平衡了科技和道德的关系,科技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促进教育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