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黎民苦做好百姓事

时间:2019-09-03 16:09来源:评论网 作者:陆春华 点击:
要有民胞物与的情怀,甘当群众的“服务员”。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必须端正态度,放下架子,切实树牢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就要像张富清、黄文秀等同志那样,把把自己当作群众公仆,深入到群众中间,倾听他们呼声、了解他们的疾苦,把为人民服务这个高大上的命题落实到细节
     近日,在多方的不懈努力下,通江县杨柏镇沙泥坪村驻村工作人员帮助贫困户鲜波成功完成肾移植手术,重获新生,带领该村发展青花椒产业及乡村旅游业,扶贫成效显著,大力提高了村自身造血能力,获得了村民及社会认可。(四川日报,8月26日)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近年来,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扶贫攻坚行动,就是切实践行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农村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之地。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2013-2018年,每年减频人数均保持在1000万以上,六年累计减贫幅度达到83.2%,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8年末的1.7%。当前,农村扶贫工作仍是脱贫攻坚最重要的阵地和堡垒,贫困户仍是最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心去服务、帮助的群体。
    要有民胞物与的情怀,甘当群众的“服务员”。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必须端正态度,放下架子,切实树牢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就要像张富清、黄文秀等同志那样,把把自己当作群众公仆,深入到群众中间,倾听他们呼声、了解他们的疾苦,把为人民服务这个高大上的命题落实到细节细微细小处。
    要有与时俱进的能力,做好群众的“引路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把服务群众的事做好做实,自身就必须具备引导群众不走弯路、大步向前的能力。农村穷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产业,缺乏造血能力,穷根世代拔不掉。要实现脱贫、持续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作为基层干部,要时刻提身自身能力,加强学习调研,结合本地资源优势,运用新思维,帮助群众找到可行的特色产业,调动一切可合作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动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与扶贫,激活乡村潜能,让人民群众有一个稳定致富的门路。
  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当好乡村治理的“下棋人”。 乡村治理的困局在贫困村延续了几千年,实现乡村脱贫振兴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有不到南墙不回头的信心和决心,做好农村扶贫工作,更要多想法子,创新、灵活地开展工作。乡村治理既是脱贫攻坚的破局之子,更是乡村振兴的制胜之招。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发挥好法治、德治、自治三个棋子的作用,以法治立规矩、以自治添活力、以德治扬正气,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担当为民。我们要坚持在在实干苦干上用狠劲,用真心,情系百姓、恪尽职守,把老百姓的事当作天大事,与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共同汇聚起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