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时代来了,投资者该如何处之?

时间:2018-02-24 11:13来源:FT中文网 作者:陈敏兰 点击:
现在的问题已不再是科技能否影响我们的生活,而是其前进步伐有多快,以及下一步哪些领域将被颠覆。

 陈敏兰:现在的问题已不再是科技能否影响我们的生活,而是其前进步伐有多快,以及下一步哪些领域将被颠覆。

瑞银财富透视论坛近期在新加坡举行,我很高兴能够主持其中的专家座谈会。我们的研讨涉及面很广,涵盖了从宏观经济展望到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等诸多广受关注的议题。其中,有一个领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创新及其对新加坡社会和投资组合有何影响。

长远来看,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刚刚开始涉足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领域,并将对市场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以市值计,前五大美国股票中有四个是高科技公司(苹果、微软、亚马逊和Alphabet),科技股已成为MSCI中国和新兴市场指数中权重最大的板块,而就在三年前还并非如此。同时,消费者对所有科技领域都相当热衷,从加密货币热潮到互联设备日益普及,无一不体现了公众对创新的追捧。

鉴于科技几乎无所不在并将持续蓬勃发展,问题已不再是科技能否影响我们的生活,而是其前进的步伐有多快,以及下一步哪些领域将被颠覆,投资者应如何从这种转型中获利。

聚焦颠覆性变革

无论是零售还是运输领域,各行各业都日益受到新科技和数字化应用的颠覆性影响。这使得国家实力和资本市场格局发生巨大转变,创新型企业不断夺取现有企业的市场份额,进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中国正以最快的速度向科技大国迈进,该国具备充沛的高科技人才,再加上企业与政府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均为颠覆性科技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腾讯的微信支付在中国迅速取代现金,阿里巴巴的淘宝引领全国电子商务购物潮。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支持下,中国制造业正在迅速升级,在高新电子、医疗科技、机器人、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成为世界领军者。

上述趋势对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科技公司以及受益于新经济浪潮的股票享有溢价,而投资者规避容易受科技冲击的传统企业。在此趋势的支持下,MSCI中国指数(科技股权重较高)近年来跑赢沪深300指数(金融股权重较高)。而且,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经历如此转变的国家,亚太区大部分国家(尤其是新加坡)都在积极推进国内创新能力的升级,促进旧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型。

投资者在热议当前经济扩张周期还能持续多久,我们认为会延续一段时间,但创新趋势不可能止步于本轮周期。实际上,我们预计未来十年创新将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下一个推动力。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对其投资组合进行相应的布局,投资于颠覆性创新企业,并避开受冲击的企业,比如零售、制造业、电信、工业和媒体等行业中的科技落后企业。

新加坡:下一步会怎样?

新加坡经济和创富进程依然主要依赖房地产行业。尽管生活水平与科技素养都很高,但是新加坡在科技应用方面仍显缓慢。举例而言,据淡马锡研究数据,新加坡的电子商务普及率只有5%左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0%,更是远低于中国的18%。

投资者该不该担心颠覆性创新科技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呢?在我看来,更应该担心的是新加坡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被落在后面,而不是科技对经济的短期负面影响。尽管短期影响不容小觑,而且必须得到重视,但是在全球创新角逐中名列前茅带来的潜在正面效应更加广泛而深远。本土创新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当今的中国就是一个例子:创新吸引资本和人才汇聚,进而带动财富创造,反过来又吸引更多资金来华投资。

好消息是新加坡的创新能力具有优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出行(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共享汽车)等方面。该国在全球数字化排名中位居前列,各大学提供的课程在亚洲独具特色,这使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全世界的企业与人才来此。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承诺将促进本国科技行业发展,为此推出的支持性政策包括“新加坡智慧国”(Smart Nation Singapore)以及“国家人工智能核心”(AI.SG)计划等,斥资1.5亿新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并向各地区拨款以推进数字化发展。

上述供需两方面的利好因素将为新加坡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同时也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彭博最近发布的最具创新性全球经济体排名中,新加坡位列第三,“服务业效率”一项更是拔得头筹,力压欧美绝大多数经济体,该指标衡量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新生占劳动力总人口的比重。

投资者该如何布局?

科技板块在2017年取得骄人业绩,预计2018年全球科技股依然表现不俗。我们对美国科技板块持加码观点,今年该行业盈利增长有望达到中低双位数。我们亦看好成长性良好的亚洲互联网企业。长期而言全球软件行业将跑赢整体科技板块,随着IT支出增长、云服务应用日益增加,软件行业必将实现更快增长。社会变革,科技先行,因此可以预期未来科技行业有着广阔的增长前景。

(作者系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亚太区投资主管。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