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纪实>聚焦三农>

谨防减负“形式化”侵蚀基层获得感

时间:2020-12-30 16:34来源:评论网 作者:三月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调研发现,基层减负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数字”减负、“换马甲”减负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单位还较为突出。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调研发现,基层减负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数字”减负、“换马甲”减负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单位还较为突出。
    一是减负变减数,更添负担。有的单位虽然精简了微信群、QQ群,但保留下来的业务群却成了消息“堆积站”,各种工作提示、通知等文字信息充斥其中,虽然以正式文件发出来的内容少了,通过网络群“布置”的工作量却丝毫不减,从分业务分部门的群,到“总部大群”,相同的信息反复出现,基层人员需要进一步练就“火眼金睛”的能力,不仅要在各种堆积的群消息中,精确识别出工作重点、要求时限等记录下来,还要最大限度避免漏看重要信息,隐形中增加了基层消化信息的负担,同时造成了更多有效时间的浪费。
   二是减负减不尽,瞒天过海。有的地方因为疫情影响,实地召开会议减少了,视频会议却在彰显其便利性的优势下又变多了,甚至由于它的形式更加灵活,单独的业务部门或科室都可以在“大会”召开后再召开一场场“小会”,开会规模变小了,次数反而变多了,基层工作人员依旧忙于“线上”开会,而真正办实事、抓落实反而要另外挤出时间了。或者是有的地方开会次数少了,每次开会的时长却成倍数增加,名义上会议减少了,实际上内容并没有精简、占用的时长也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动,依旧压得基层喘不过气来。
   三是减负很“随性”,隐形施压。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担当意识和本领,“灵光一现”就立马对下级提要求,不管急不急需、重不重要。明明可以直接通过回复消息收集的一两项数据,都要基层做成表格交上来,或只需一张表格就可以完全统计到的数据,却要分拆成几张表格来让基层填写,甚至芝麻大点事都要求基层写材料、作汇报,而且附件条件动辄就是“根据报送情况通报排名”“纳入年终考核”等等……“甩锅子”“摆架子”,形式感满满的“开口要、闭口到”让基层苦不堪言。
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源头上挖病根、割毒瘤。好政策要落实好,“对症下药”是关键。除了限制开会、发文、检查的数量,还要避免陷入“限制、反弹,再限制、再反弹”的怪圈,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一是要精简“发文”。要慎发文、发管用的文,上级部门发送的网络群通知应提炼重点、精简语言、一目了然,不发反复无用的提示、不写内容重复的通知,用更短的时间让基层干部理解到工作的重点、方向,让基层干部从求大、求全、求特的工作思维中解放出来,落到具体思路、具体举措、具体节点、具体责任人上。
    二是要改善“话痨”。要减掉那些“见长度”“见重复”却“没实质”的会议讲话,坚决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明确会议主题内容、控制会议发言时间、删减会议重复方面,让每一次会议都是“精心组织安排”,非“随意而为”!让更多的基层干部把时间从开会中腾出来,用在走“百家门”、知“百家情”上,通过会风的改善,提升工作部署推进的效率。
    三是要“配好”干部。要让那些真正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干部担任要职,减掉那些“任性”随意“找感觉”却“没肩膀”担担子的领导干部。要刹住“往下甩责”的歪风邪气,用实绩而非材料厚薄来评判干部能力。上级部门要加强检查督导的总量控制和计划管理,可以借助电话、网络等通讯工具掌握情况的就不必要求报告台账,可以通过网站、公众号了解的工作就不要安排检查督导,要把基层干部从无谓事务中“拉”出来,回归真抓实干、服务群众的本职。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