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时间:2017-04-04 13:11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杨艳军 点击:
又是一年清明时,“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每年在这个时候远在他乡的游子结伴乘着交通工具(火车、汽车)扫墓、祭拜先人、寄托哀思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让即使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心生思念、心怀故人。
        又是一年清明时,“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每年在这个时候远在他乡的游子结伴乘着交通工具(火车、汽车)扫墓、祭拜先人、寄托哀思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让即使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心生思念、心怀故人。
  据悉,今年清明假期铁路旅客运输从4月1日起至4月4日共4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520万人次,同比增加393万人次,增长9.5%。与此同时,为满足清明假期旅客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努力挖潜提效,千方百计提高动车组和客车车辆上线率,增开跨铁路局的中长途旅客列车19对。
  溯源而上,清明节大约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并在此后吸收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风俗习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古人的诗句是彼时清明旧俗的写照,也使得清明有了寒食节和踏青节的别称。
    何谓“清明”?《历书》上说: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既然是这样,那我们祭祀的方式是不是也应告别传统的烧纸、放炮,而由更文明、更清新的方式取而代之?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文明思潮的影响,一些地方每逢清明前便会发出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市民采用献花、植树、踏青等方式缅怀故人,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笔者认为,这种倡议很及时,也很必要。文明祭扫,一来可减少空气污染,二来可遏制火灾发生,更能杜绝铺张浪费、奢靡祭祀的风气。
  清明扫墓,本意是通过怀念先人、表达哀思来找寻内心的平静,以及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因此,在墓前,多一些安静的追忆和思念,多一些对孝道的反思,多一些凝重的仪式感,都能给祭祀增添几分文化内涵。
    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的优良传统,重在用虔诚之心去感怀先人,用祈福之举去寄情未来。孔子说:“祭如在。”祭扫,理应如同亲人在世一样,虔诚地表达感恩之情、敬佩之意。虔诚祭拜,理当发乎于心、体现于情,而不是攀比鞭炮的“分贝”、祭品的“高大上”。献一盆花、植一棵树、诵一首诗、奏一支曲……此类用情既真切又深沉的文明祭扫方式,不仅避免落入俗套、污染环境、滋生火灾隐患,而且能寄托对逝者、先人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
  祭扫乍看是一件私事,细究却影响公共利益,是社风民风的具体体现。这些移风易俗的新做法,是引导社会大众文明低碳祭扫的有力行动。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移风易俗,当好文明使者,为社会示范。
又是一年清明时,让我们携手从现在做起,用文明缅怀的的方式表达对先祖先贤先烈的怀念之情,争做文明祭祀的践行者,共建生态文明。(文/杨艳军)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