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翻了两番。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掀起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浪潮。近代以来,美国始终是中国留学人员出国深造的第一选择。在FT研究院对2297位育有子女的被访者的问卷调查中,52%已选择或希望选择美国作为子女留学目的地。
哥伦比亚大学是全美国际学生人数最多的三所教育机构之一,其中中国是哥大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根据哥大官方数据,在2014-2015学年,4413名中国学生学者在哥大深造。
李·布林格(Lee Bollinger)是一位颇具全球视野的校长,他发起设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八所全球中心,分别位于中国北京、约旦安曼、印度孟买、法国巴黎、肯尼亚内罗毕、智利圣地亚哥。从东亚地区的唯一一个全球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北京——可以窥见中国在哥大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哥大的设想不止步于此,校方希望与中国建立更深度的合作,合作机构不局限于教育领域,还包括业界,比如与中国金融行业机构在相关项目中进行合作。哥大常务副校长(主管文理学部)大卫·麦迪甘(David Madigan)认为,“中美金融系统连接紧密,风险与问题都会互相传染。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中美学界紧密合作,共同探讨经济及金融问题,还需要在央行和美联储的层面展开合作。”麦迪甘副校长称,初期的合作将主要集中在联合开办教育项目方面。
对于许多美国老牌名校在中国兴建校园开设分校的做法,麦迪甘称,哥大将不会仿效。“你在海外建一座校园,希望它能增加两个校区及至两个地区之间的互动,但这些分校往往成为了新的独立的大学,有自己不同的计划和考虑。”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FT中文网:海外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你认为今天的中国留学生与5年、10年前相比有何不同?
麦迪甘:变化非常明显。25年前,我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开始教学时遇到许多中国学生,多数在攻读博士学位。他们非常聪明,但并不能很好地在文化意义上融入美国社会。现在,我看到在哥大读书的中国学生已经完全不同了,他们不仅能通过参与各种校园活动融入校园,也能在纽约这个美国大都市里自在地生活。他们比起前辈,从这段留学经历中往往会取得更多收获。
FT中文网:在美国的中国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有哪些?
麦迪甘:对于打算毕业后留在美国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非常多的竞争——这些竞争是多元化的,它们源于中国的同学,也常常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同学。在中国学生人数较多的项目里,竞争尤其大。哥大有几千个俱乐部、社团等学生组织,如果你只想待在自己的舒适空间里,不去拓展、参与到活动中,发现更多可能,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我看到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国际学生都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更大的圈子里来。
求职市场的竞争尤其激烈。美国雇主可能不容易理解中国学生不同的教育和职业背景。他们不熟悉中国各所大学、高中之间的差别。相比之下,他们往往对美国本土的学校了如指掌。从这个角度来说,国际学生更难在这样的体系中展现他们的优势,而美国本土学生往往可以展示出自己的独特才能。
FT中文网:哥大是如何更好地帮助国际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及做职业准备方面的?
麦迪甘:针对本科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中心目前有专门服务国际学生的职工专员,关注国际学生的特别需求。在研究生阶段,一些规模较大的硕士项目,如统计学硕士项目,辅导专员的数量已从一人增加到六人。其中一些专员专注于协助国际学生的职业发展及求职,如帮助准备面试。我越来越觉得,这些职业辅导方面的协助应该根据项目不同而有所区分,因为对统计学硕士和东亚语言文学硕士项目的学生来说,他们面对的求职市场以及向雇主展示出的技能完全不同。我们正在这方面努力尝试。我们希望学校变成对所有群体都更加友好、包容的地方。
FT中文网:哥大有一些项目录取了非常多中国学生,比如统计学硕士项目学生中约有80%以上来自中国,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哥大增强多样性的努力吗?
麦迪甘:国际学生确实是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如果80%的学生来自同一个国家,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话虽这么说,但这些中国学生非常出色。我们并不控制申请来自哪里,也没有在中国特别宣传这个项目。录取非常严格,对于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学生都一视同仁。
一方面,中国学生非常优秀。另一方面,我们确实希望学生组成更多样化一些。目前我们已经在欧洲和印度尝试增加项目的知名度。过去我们没有收到来自这些地区的足够多的优质申请,因此空间很大。
FT中文网:哥大已经在北京设立了全球中心,未来还有什么计划进一步加强和中国的联系?
麦迪甘:李·布林格校长一直非常具备国际视野,关注于哥大在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在这个世界里紧密联结共生,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难民问题等全球性的大问题无法仅凭一国之力解决,但这些问题却影响着整个世界。大学在其中应该扮演独特的角色。所以,我们需要与各国机构密切合作,不仅仅是与中国,也不仅仅是与教育机构。但中国在我们的全球计划中占据了中心地位——我们不仅与中国的优秀学府、教育项目进行教研合作,也正在将合作拓展到其他领域。中美金融系统连接紧密,风险与问题都会互相传染。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中美学界紧密合作,共同探讨经济及金融问题,还需要在例如央行和美联储的层面展开合作。这些不是我们零零散散的小项目,而是主要精力所在。这不是我们许多工作中普通的一项,而是最重要的一项。
FT中文网:哥大与中国金融机构未来可能有哪些合作?
麦迪甘: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的职业教育学院(School of Professional Studies)正在与纽约一些金融机构合作开办“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项目,我们也希望能和中国等其他国家合作设计课程,也希望中国学生申请这个项目,使之真正国际化。
FT中文网:哥大与全球一些知名高校有合作办学项目,有计划与中国大陆高校开展类似项目吗?
麦迪甘:哥大与巴黎政治学院的双学位项目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模式非常成功。我们目前与香港城市大学也有类似合作,学生在香港城大读两年本科,然后在哥大读完两年,获得由两所学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这是深度合作的巅峰,然而非常有难度,需要课程保持协调一致。
我们非常希望能与中国大陆高校建立类似的项目。合作伙伴需要是顶尖学府,录取标准将与哥大尽量一致。在与巴黎政治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的合作中,哥大与他们共同挑选同时满足双方录取标准的学生。
同时,哥大希望合作以灵活、轻盈的方式进行,因此我们设立了全球中心,而不是像一些其他学校那样建立海外校区。你在海外建一座校园,希望它能增加两所大学以及两个地区之间的互动,但这些分校往往成为了新的独立的大学,有自己不同的计划和考虑。
(作者邮箱:haolin.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