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违法当企业文化——“996”工作制背后谁该负责

时间:2019-04-16 14:33来源:评论网 作者:丛琳 点击:
关于“996”工作制的热烈讨论,表明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逐渐觉醒。在群众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反抗违法行为的同时,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更应该主动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强的后盾,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获得尊重和理解,在法律的保护下尽情为社会挥洒汗水,创造价值!

 最近,“996”的讨论席卷舆论场,从吐槽的员工到互联网巨头甚至科学家、学者,一场关于奋斗生活工作健康的讨论,引发了人们的共鸣。一方面是程序员们发起了今天996,明天ICU”的反击战,一方面是996被一些老板捧成花儿。(416日,中国青年报)

现在,996”工作制在很多企业中已经是默认的潜规则,甚至很多公司已经把“996”公然写进了企业文化中,并且赋予了“996”一些积极光鲜的内涵,如“勤劳”、“奋斗”等。但是,不论公司老板再怎么包装也依旧改变不了强制“996”行为的违法性质。

根据《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延长工作时间最多每天不能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并且加班必须要支付加班费。由此可见,公司采取996”工作制以及不支付劳动者加班报酬的行为明显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除了违法之外,长期的996”工作制还会造成员工压力增大、精神疲惫,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出现“磨洋工”的现象,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活力也逐渐磨灭,延长工时看似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额外效益,实际上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是无穷的。而且,大规模的企业采用“996”工作制会直接影响一代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产生大规模亚健康群体,埋下巨大的健康隐患。

既然“996”工作制危害甚大,为何企业家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敢公然发表支持言论,这背后则是源于劳动监管部门的失职。《劳动法》本来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劳动者维护权益却苦难重重—举证困难、程序复杂、不懂法律等几座大山挡在劳动者的维权之路上,让劳动者最终选择忍气吞声。

要改变这种畸形的现象,就需要劳动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首先,应深入群众,特别针对一些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的劳动者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培养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其次,应该在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诉讼时,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法律援助,鼓励劳动者主动对类似强制996”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以及,通过简政放权,简化劳动者申诉流程,并给予充分指导,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

关于996”工作制的热烈讨论,表明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逐渐觉醒。在群众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反抗违法行为的同时,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更应该主动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强的后盾,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获得尊重和理解,在法律的保护下尽情为社会挥洒汗水,创造价值!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