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艺术>

相声衰落是因丧失讽刺吗?

时间:2014-09-06 09:53来源:新华网-思客 作者:廖保平 点击:
相声之衰落有内外之因,有客观主观之故,但首先要检讨的是有没有尽力。自己不作为,自己没有出息,怪外界不给你好的环境,这就有点无理了。

相声之衰落有内外之因,有客观主观之故,但首先要检讨的是有没有尽力。自己不作为,自己没有出息,怪外界不给你好的环境,这就有点无理了。

  近日,姜昆、常宝华、马志明、郭宝昌、李光曦等艺术家联合举行“纪念马三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针对目前相声存在的问题,不少人直言不讳,比如知名歌唱家李光曦说:“相声的处境不太好,现在流行电视相声。电视相声的掌声太假,不是老百姓鼓掌,是导演让你鼓掌,这样不行。”李光曦还进一步表示:“我们的相声能否恢复它的揭露、讽刺功能?”比如著名导演郭宝昌认为:“相声本身就是一个‘讽刺’,以讽刺为主,它不是歌颂。那样太可怕了,把相声的本性都给搞掉了。”

  这样说起来,相声衰落就出在丧失了揭露、讽刺的功能。问题是,相声就一定要靠讽刺才能成功吗?未必。相声固然经常讽刺,但相声也有不同的风格题材,马三立的《逗你玩》,马季的《友谊颂》,那就不是专事讽刺的,却照样风靡一时。

  再说了,有些人一谈到讽刺,总抱怨限制多多,做不到酣畅淋漓地针砭时弊。但其实进行相声创作,就如同我们这些人写时评一样;大千世界可以揭露和讽刺的多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也可以揭露讽刺,这种创作非但不会惹出是非,还会被鼓励去揭露和讽刺,以正世态人心。如此说来,那些说相声因丧失了揭露讽刺功能而致衰落的论断,实在难以成立。

  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一门艺术衰落或是兴盛,关键还要看市场认不认可。如果人们对相声这门艺术不感兴趣了,或是有了新的门艺欣赏的替代品,你就是仍然保持相声的揭露和讽刺,也无力挽狂澜于既倒。就好比京剧曾经在晚清民国红透天,但现在的青年人还有几个看京剧的呢?这不是说京剧的本性没有了——京剧还是那个京剧,甚至可能更好——但观众已经不是那些观众了。相声有没有这个问题?很难讲。据我对周围人的观察,听相声的多是上点年纪的,年轻的人对此就并不十分感冒,他们有他们认为更好玩的艺术。不能不说,这也是相声衰落的一个原因。

  还是用市场的角度看相声。如果没有市场,那么不仅是表演相声的收入会降低,写相声的可能还要改行。说实话,相声的创作难度还是挺大的,写出一篇相声佳作实非易事,但如果写一篇好相声所得的收入与其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成比例,相声创作者的积极性就一定会被扼杀,他们的一定会选择去创作更加来钱的东西,比如小品。没有优秀的创作人才,相声创作必然要陷入低谷。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好的作品,他们为什么要去捧场呢?

  这些年相声创作的乏力是显而易见的,不但没有出现经典作品,一些新作品还要靠抄袭网络段子来勉强拼凑。比如某著名相声演员,近年来说的相声总有抄袭网络段子的嫌疑,已经多被诟病:网友们自己嚼过的馍吐了出来,你拣起来嚼一下再给观众,他们怎么可能接受?相反,这两年,一些青年相声演员倒是火了起来,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相声“没有一个段子是网络上抄袭的”,靠的是真正的原创性。所以,没有好的相声本子是这些年相声衰落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没有好的相声本子,而表演相声的演员又往往创作能力跟不上,那就要么讲点好的老段子,要么讲点自己创作的、差的新段子。老的观众已经听腻了,新的观众不爱听,市场尴尬就来了,生意就不火了。其实,赵本山的例子就最能说明这一问题,赵本山之所以连续多年在春晚稳坐“小品王”的头把交椅,靠的就是创作团队拿出一部部优秀作品。一旦作品不行,观众马上就用脚投票。

  再说了,对相声演员来说,表演远比创作来钱快,他们到处走穴忙表演,今天A电视台录播,明天B电视台录播,哪里还有时间创作新作品?相声界越来越成为靠吃老本的圈子,这就等于在宣布相声艺术的衰落。总之,相声之衰落有内外之因,有客观主观之故,但首先要检讨的是有没有尽力。自己不作为,自己没有出息,还怪外界不给你好的环境,这就有点无理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