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宣传“拒绝‘祖安文化’,提倡文明上网”。 资料图片
“祖安文化”不仅会影响青少年个体的品德素养,还会对青少年文化生态、特别是网络文化生态产生负面影响,它所带来的审丑取向,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级传播,深入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定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别是家长,应多倾听青少年的心声,帮助青少年及时纾解不良情绪,提升媒介素养,引导孩子选择更具有审美特征的文化载体,从而代替“祖安”等黑文化的出现。
互联网是各种亚文化的发源地,也吸引、聚集着大量未成年人。2020年5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3.1%。 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研究报告》还显示,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高达42.3%。令很多成年人特别是家长不易察觉的是,近年来,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祖安文化”,逐渐在年轻一代网友中流行开来。该文化标榜“恶语相向”“不积口德”,其主要特征就是“花式”爆粗口,如此一来,骂人弹幕、P图搞视觉冲击、恶意剪辑、恶意“锤人”、词条侮辱、私信轰炸等恶行,在网络频频上演。 “祖安文化”由何催生催化而来?如不加以遏制,会产生哪些更深远的不良影响?如何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有效遏制这种荼毒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黑文化”?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祖安文化”是一种粗口文化 疫情期间,孩子们在家上网时长明显增加。北京某初中学生家长刘女士在帮儿子调试网课时意外发现,自己眼中品学兼优的孩子,居然在网上频繁地与其他网络用户相互攻击、嘲讽。几十条留言中,很多用词和表述方式让她惊讶,“乍一看没什么,但仔细识别发现都是骂人的话,甚至可以说非常恶劣”。询问过孩子后她才知道,这种表达方式是正在未成年网络用户中流行的“祖安文化”。 “祖安”一词源于某网游同名服务区,该区玩家以擅长说脏话和骂人出圈,为了不被语言自净机制屏蔽说话内容,该玩家另辟蹊径,以独特犀利、不带脏字的语言文字来宣泄情绪,达到“嘲讽”目的,由此创造出一套脏话体系。 如今,“祖安文化”已经“火”出圈外,逐渐渗透进现实,侵蚀校园,致使语言暴力在青少年中流行,一些未成年人纷纷以“祖安男孩”“祖安女孩”自居,热衷于比拼谁骂得更有创造力,借此肆意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互联网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朱巍认为,“祖安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粗口文化,“‘祖安文化’是为了避免被互联网关键词查询屏蔽,改变了骂人的方式,以比较隐晦的方式来骂人,它跟现实生活中的粗口骂人是一样的。” 朱巍认为,“祖安文化”有三个特点,一是只有在线上才能体现出特殊含义,所以基本只存在于线上的各种“圈”里。第二,主要发生在一些亚文化的圈里面,比如说“饭圈”,其主要成员都是未成年人。第三,“祖安文化”不只单纯骂人,基本都伴随着人肉搜索,继而衍生成网络暴力。 “‘祖安’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受‘饭圈文化’等其他文化的影响。在‘饭圈文化’中,充斥着网络水军、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群体诋毁、煽动网暴、诽谤诋毁,甚至好像发展成一个生态链。在此过程中,这些未成年人所用的手段往往超过我们的想象,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危害网络安全、危害个人人身安全的行为”,经过长期观察,朱巍发现,“祖安文化”所呈现出的暴戾之力以及产生的社会危害度、对互联网治理的影响和对被侵权人产生的伤害均非常大。 “祖安”的流行与网络传播的特性以及青少年的个性特征有关 “祖安文化”本存在于网游等小众社群,为何会渗透进现实生活,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甚至污言秽语成为一种创造力的比拼?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青年教育艺术研究院国内研究室主任陈苗苗认为,“祖安文化”的流行与网络传播的特性以及青少年的个性特征有关。“网络传播使人际传播不再受距离的限制,‘祖安’脏话出现后,在青少年网络社群中通过裂变式的人际传播,迅速‘出圈’。再加上青少年群体中一些‘祖安’意见领袖线上线下推波助澜,‘祖安文化’就开始从网络人际圈向外辐射和延伸,传播到现实社交圈。另外,‘祖安’脏话会被一些青少年群体加以模仿、推崇甚至创意改造,和青少年的个性特征有关。” 陈苗苗列举道,首先,青少年的情感具有爆发性、冲动性等特点。“祖安”诞生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的交往特点是无接触,那么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语气甚至动作的时候,要想表达出力量,就会在表达方式上做文章。从这点上看,简单粗暴的脏话恰好能满足一些青少年的需求,被一些缺乏辨识力的孩子使用、传播、再创造。 其次,青少年喜欢标新立异。“祖安”词汇特点和表达方式,虽然不够美,却有着标新立异的长相,容易吸引青少年。 第三,青少年需要归属感,在网络圈子里行走时,如果对方使用“祖安文化”,他会选择从众,增加集体认同感。 第四,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辨识力,且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所以不容易考虑到“祖安”的暴力、戾气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甚至会侵犯对方的名誉权。 “‘祖安’以说脏话为特色,有些青少年认为这有助于自己缓解情绪上的痛苦,但其实通过‘祖安’来转移坏情绪,实在是弊大于利。‘祖安’不仅是不文明的语言表达,还会导致青少年对什么是文化美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长此以往,边传播边创造,容易把自身变成一个无礼之人。”陈苗苗提醒道, “‘祖安文化’不仅会影响青少年个体的品德素养,还会对青少年文化生态、特别是网络文化生态产生负面影响,它所带来的审丑取向,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级传播,深入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为青少年塑造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 今年8月至9月中旬,各地网信部门、教育部门集中清理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祖安文化”“黑界”等不良信息97.5万余条,累计关闭违法违规网站平台6000余家,处置相关问题账号、群组64.7万余个。 “治理‘祖安’不能仅停留在删除相关信息,一定要追查发布账号,线上线下统一治理,否则这种文化无法根除。”朱巍指出,以“祖安”为代表的这种线上文化,实际结合着多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情况出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就要追究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之人的责任,从线上到线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采访中,专家普遍认为,“祖安文化”与家庭氛围无必然关系。但清除这种文化,可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找到破解之法。 陈苗苗发现,热衷创造“祖安”的青少年有一些共性的心理诉求,那就是不良情绪宣泄。 引发他们不良情绪的问题有哪些?他们的不良情绪为什么没有得到健康的纾解? 陈苗苗认为,这些问题可能更是催生“祖安”的源头。她建议,首先,一定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显示,学业压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是引发青少年烦恼的前三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对此加以重视,调整‘重智轻德’的倾向,扭转功利化育人的价值理念,加大对青少年个性特征的研究和尊重。特别是家长,应多倾听青少年的心声,帮助青少年及时纾解不良情绪。”她表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孩子的需求与喜好,引导孩子选择更具有审美特征的文化载体,从而代替‘祖安’等黑文化的不断出现。” 其次,家庭和学校要关注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陈苗苗认为,更多青少年会选择跟风、推崇、助力“祖安”,也暴露出一些青少年在媒介素养能力上的匮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缺乏辨识力,无法辨识出‘祖安’是好玩、搞笑、有创意还是低俗、无礼甚至因其包含欺凌暴力而涉嫌侵犯他人名誉权。” 让青少年远离网络在今天几乎是不现实的。陈苗苗认为,更现实的策略是“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让青少年了解网络空间有其双刃剑属性,是否要推波助澜、是否要成为某社群中的一员,首先要运用自己的媒介判断力去辨识。” 她建议,家庭媒介素养教育要受到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内容特别需要与时俱进,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包含媒介素养。“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学会管控自己的媒介使用时长,还应该跟孩子多讨论媒介作为双刃剑的两面性,避免孩子对媒介资源不加分析、照单全收。” “一些精神分析原理指出,青少年如果在主流文化里得不到肯定和承认,就会通过亚文化群体获得归属感。因此,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努力使青少年在主流文化中获得肯定与承认。”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建议,家长还应多创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在家庭中自由表达自己的心声,不感到压抑;坚持对孩子进行明辨是非的教育,避免孩子形成错误的是非观。 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塑造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方式,多带孩子参与高尚文雅的艺术活动,让孩子眼睛和耳朵能够看到和听到更为美好的精神世界,让粗鄙的文化无法在其心中生根。”殷飞说。(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韵曦)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频道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运动竞技 | 新硬件时代 | 消防应急 | 雄安新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网络金融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聚焦海外 | 新疆建设兵团 | 民政工会 |
莫让“祖安文化”污染未成年人心灵
时间:2020-11-09 14:46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点击:
次
“祖安文化”由何催生催化而来?如不加以遏制,会产生哪些更深远的不良影响?如何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有效遏制这种荼毒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黑文化”?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图片文章
- 精彩文章
-
-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青少年模式”如何做
针对这一问题,已有不少平台在有关部门指导下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在相关功能以及内...
- 莫让“祖安文化”污染未成年人心灵
“祖安文化”由何催生催化而来?如不加以遏制,会产生哪些更深远的不良影响?如何进一...
- [考动力]北京高考报名开始缴费可选三种支付方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上缴费支付成功后,考生的考试信息将不能更改。如果考生在网上报...
-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青少年模式”如何做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 有 券 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