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中考>

是什么留住了杭州支教老师 来认识一下大西北的“杭州班”

时间:2020-11-09 16:44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点击:
因为杭州来的老师,孩子们有了许多“第一次”的体验,比如第一次亲子活动、“亲子趣味运动会”等。

让课堂“活”起来

  让经验留下来

  “当时,我带的两个班,100多个学生有30多人英语不及格。”来燕红倍感压力。德令哈的教育还保持着比较早期的模式:“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校园内有人管,出校门没人管。”

  来燕红选择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做引导。在来燕红的课堂上,扮演主角的常常是台下的学生们,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发言机会,来燕红加快了课堂节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发言2到3次。

  因为杭州来的老师,孩子们有了许多“第一次”的体验,比如第一次亲子活动、“亲子趣味运动会”等。

  还有第一次“家访”。这也是后续教学中,来燕红一直坚持的,“一个学期每户家庭至少去了三次。”老师们把成绩优异孩子的奖状、奖品送上门,这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家长的一份肯定。

  “我也会邀请孩子们来宿舍里,做饭给他们吃,尝尝杭州味道。”

  “杭州班”在德令哈渐渐有了名气。很多人都夸,果然是杭州来的老师,水平就是不一般。

  但来燕红说,他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任重而道远。三个杭州老师计划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我将自己的课堂全开放,欢迎老师们来听课,也会把课件分享给这边的老师们。只有整个团队好,学校的战斗力才强。”

  钱报记者从杭州滨江区教育局了解到,2016年开始,浙江开始向青海派出骨干教师,支援当地教育。

  截至2019年,区教育局与省外、省内共结对学校95所(含省内互联网+教育结对4所),共选派支教教师98人,这其中有18个月长期支教的,也有6个月、1个月、1周等各种形式短期支教的。

  支教的这些时光,少有轰轰烈烈,有的是日常的付出和收获,这些坚持日积月累,就会带来改变。

  看着家长们的请求

  杭州老师们留了下来

  这两年三位老师只在寒暑假回杭州陪伴家人。

  杨斌老师内敛,将对家人的想念埋在心里。郭燕老师的诗《妈妈,我在德令哈》这么写道,“妈妈,我在德令哈;包裹的这端是我,那端是你;你说天冷加衣;我知道,那是你对远方女儿的想念。”而来燕红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 “仰望星空”:在德令哈的宿舍里,她常常靠在窗边,望着繁星点点的天空,想着杭州这边的家人。

  来燕红常常愧疚,尤其是对大女儿——在学校附近给大女儿租了个房子,她做饭洗衣服,还说“不用你们操心”。让她倍感安慰的是,支教的这两年,大女儿飞速成长,即便在学霸云集的学军中学,依然优秀。

  原本的支教即将结束,可家长们写信要求杭州老师继续留下来。

  “我们三个老师都觉得,带一个完整的三年初中,让学生们不留遗憾,所以就延长了支教时间。”来燕红说。

  明年7月,“杭州班”的这批学生初中毕业,而来燕红也将因此错过大女儿的高考。但她说:“我相信老大,她肯定行!”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