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成长进步重在学习实践

时间:2018-10-16 12:45来源:评论网 作者:长河川淼 点击:
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源于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博大精深的新文化已熔铸于革命建设和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巨大意义,并身体力行道德与法治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于新时代治国理政方略中,通过谈安
       近期以来,CCTV有一档文化节目特火,那就是中宣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其节目播出后就圈粉无数,热议不休。该节目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或文章、谈话中的古代典籍与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新思想结合在一起,既能教育党员干部,又可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可以说是近五年多来有很高档次的节目。
     你看,新时代的青年干部都喜欢的一句话,“主要看气质。”怎样才能有气质?在北宋,大文豪苏轼就给出了答案:“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即便身穿粗衣劣布,但是如果饱读诗书,他的才情与气质自然就会光彩夺目。苏轼的这句诗,习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过。当然,读书学习是习近平同志很早的习惯。在五年前的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就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八个字,强调青年干部们为什么要加强学习,如何勤奋学习。平“语”近人,其实我们党员干部的学问就像弓一样,肯定是要发力的,其青年才华更像箭头一样,是刺穿的。当然,箭究竟能射多远,不仅取决于箭头的锐度,更取决于弓的强度。我们的农村青年干部,光有才气不努力也是成不了大事的。你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仲永五岁成诗,可以说是一个小天才。但是,他父亲太迷信天才了,不肯让他念书实践,不能追加他的学养,最后的仲永天才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仲永长大后,只能“泯然众人矣。”还有一个正面事例就是青莲居士李白,李白为什么会成为天才“诗仙”,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他可是扎扎实实在梓州拜过师、读过书的。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在扎扎实实念好书的基础上,再辅之以各地的见识巡游,逐渐从诗人升级为“诗仙”。
     作为党的农村青年干部为什么要加强学习?习总书记讲过的四句话值得大家深思。“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无论是青少年还是老年,无论是个人还是党派,无论是群众还是干部,无论是修身还是济世,学习与实践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党的干部都要好好学习、天天进步。生命不息、践行不止。即或天资不差,书也读得不少,有可能还会遇到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我很努力,但为什么学不好?!”。可能有一个原因,造成了你孤陋寡闻。那就是《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农村青年干部如果学识浅薄见识不广,就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很难进步的。如何解决,你就得广交朋友、集思广益。当然,我们的农村青年干部一定要志同道合、互相帮助。就像孔圣人说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不妨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诚信的人交朋友,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习总书记给出了具体的学习实践之路,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学是为了用,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一定要向学、善学、会学,就是要学会学习实践、聚焦学习实践、享受学习实践,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源于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博大精深的新文化已熔铸于革命建设和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巨大意义,并身体力行道德与法治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于新时代治国理政方略中,通过谈安危、论根本、道时势、讲大局、明方向、抓关键,平“语”近人,尤接地气,其重要讲话守正气,见人见物见故事,见心见意见真情。信手拈来的历史华章佳句与朴素的百姓语言一道,彰显了一位人民领袖的执政智慧和才思情怀!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