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过后求宁静--有感于古琴热兴起背后的音乐文化变势

时间:2016-01-11 10:34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点击:
古琴,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早在华夏伊始伏羲氏与神农氏就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至后来几千年,古琴无不贯穿于人们生活,抒发文人志士情怀,承载历史兴衰。在《诗经》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伯牙因一曲《高山流水》觅得知音子期;孔子对古琴的精神境界不断追求,悟
     2016年中国古琴艺术荟在成都召开,本次艺术荟为期四天,是继成都五年一度琴会的第五次国际琴会,本次琴会聚集众多大师、琴人于蓉城,在乐厅广场、大专院校进行了二十多场音乐会演出、学术交流论坛与古琴展,演奏曲目多达350余首,规模浩大,盛况空前。
      古琴,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早在华夏伊始伏羲氏与神农氏就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至后来几千年,古琴无不贯穿于人们生活,抒发文人志士情怀,承载历史兴衰。在《诗经》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伯牙因一曲《高山流水》觅得知音子期;孔子对古琴的精神境界不断追求,悟得一曲《文王操》;司马相如奏一曲《凤求凰》偶得佳人卓文君;嵇康慷慨就义,肆意弹一曲《广陵散》与世长辞……这些饱含诗情画意,诉说文人雅士,抒发修心养性,传达仕者雄心……情怀,都化作文人指尖流动的吟唱、笔下无形的诗篇。
再从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到朱权编制的《神奇秘谱》,从《高山流水》到《平沙落雁》,从文字谱演变到减字谱,从秦代乐府遴选琴人到如今兴于全国的琴派、琴社,这“文人四友”之首的古琴,横贯华夏古今,积淀历史文明,让它拥有了深度与广度。演奏之时,总能给人以“无声之美”,宁静致远;或一缕情丝萦绕耳际;或一腔壮志激荡胸怀;或一幅山水画展现眼前……。
但就是这给人以美的感受的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古琴音乐文化,却在经济大革命以来的近三十年中几经了“冻结”时期。在这期间,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的民族文化被暗淡、被失落,我们被困顿于所谓的“引领潮流”的“新世界”中,只知道麦当劳、星巴克等快餐文化,不知道北京烤鸭、“狗不理”包子等传统饮食;只知道街舞、说唱等嘻哈文化,不知道锅庄、萨朗等民族舞蹈;只知道麦当娜、贾斯汀比伯等国外明星,不知道严徵、张孔山等一代国乐大师;只知道电吉他、架子鼓、摇滚音乐,不知道古琴、琵琶、民族器乐;只崇尚国外著名音乐家,却不知他们大多数都是扎根于本国的民族音乐家。而论音乐色彩的丰富性,又有哪个国家可与我国媲美呢?我国的56个民族各具特色,姿态万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奇珍异宝。可宝藏沉寂多年,也被人们遗忘在了身后……。直到最近几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民族艺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就如此次的古琴艺术荟,可谓是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各派名家齐聚,琴人纷至沓来,普罗大众纷纷追捧。
纵观这一影视、网络媒体之外的“异类”热潮,人们可曾想到过:民族音乐文化缘何破“坚冰”隽永而出?古琴音乐缘何成人们酷夏盼雨、饥极盼食般的精神食粮?
 
一、不得其平则鸣,鸣之至极则平
近几十年来,商品经济疾速发展,国人个个为富争竞,精神状态昂奋若沙场战士。人们听着“热闹”的音乐,感受“闹腾”的生活:走在街上,商铺店门喧嚣着“潮流”音乐;楼堂馆所,播放着“超女”、“快男”;回到家里,电视播放着“不娱乐至死,绝不罢休”的火热栏目。在那样一个需要急速进步、需要快速发展的年代,人们持续着动力,因还未顾及得其想要的“平淡”生活,所以“热闹”就必然堂皇而至:生活喜“热”,时代喜“闹”,音乐喜“鸣”。而在持续一个时代的“热闹”、“鸣”之多年、“鸣”之至极之后,如今的中国,经济、科技……已位至世界前列,国民生活亦逐步达到小康,需求也必然发生变化:更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需要——开始趋使于“平”。古琴,形制含中国典雅之美,音色呈悠远旷达之净,古琴音乐风格平淡、阴柔而抒情——宁静致远,心之所向。能给人以安静,追求心性宁静之美的音乐与乐器——古琴,也就必然的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二、中庸之道——过刚则折,过柔则靡
《中庸》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者,天地位焉,万物预焉”。儒家的中庸之道,讲究“中和美”,万物只有达到“中”与“和”,才能生长发育,维持稳定。同理,在音乐的历史发展中,过去喜“鸣”的热闹也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终有一天时代会以“平”将它取代,出现时下人们需要的东西。而古琴,就自然在这顺应时代特征的时期,还原它的本质,带给人们喜“平”的宁静享受、精神追求的回归。如今这种推崇古琴宁静致远的美感正在不断兴起中,它给这个喧闹的世界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感受,人们不仅在听音乐,更是在感受音乐,释读音乐。
“过刚则直,过柔则靡”,万变都不离其宗。热闹的“狂躁”之后,以“宁静”来回归本真,这是顺应自然的必趋之势。世间万物,变化使然,没有极端的存在,冥冥中都潜在着它的中庸之道(如今喜“平”兴起,在未来的某一天也必然会出现新的事物予以代替)。再则,“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每个时代都会自然地积淀出它所需要的艺术与艺术品。这当下需要、时代唤出的古琴音乐,也恰好的诠释了我们当代人所面临的问题:人们内心的狂躁不安,需要通过古琴音乐的弹拨,奏响时空的隔阂,与古代文人交流,学习他们对待世事的心神宁静的态度,挖掘他们演奏古琴背后的思想。
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对于这积淀千年的古琴音乐艺术,我们不能简单听之,要看到其制作之精良、艺术之精湛、思想之精深,更看到其深层次的文化涵养。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在现代人们的狂躁背后,且去追寻古人们弹下的千古回响,感受其宁静之美,体会其意味深长,效法其笃定致远。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琴音乐的历史兴衰到如今的蒸蒸日上,也印证了这句话,它历经千年依然盛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因为它承载着中华文化传统的血脉,且具有当代生活底蕴。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国家只有尊重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有自身的文化特性,才能发扬光大,在世界之林贴上我们的文化“标签”,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古琴热”的星星之火已不仅在国内,更已与中医、汉语、太极拳……一样,在世界各地渐成燎原之势。
抓住时代脉络,紧握民族筋茎,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适应变势!
                                                                
                                                   
 
作    者:魏枭,   电话——18782940083
通 讯 址:610101  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中段
            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音乐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转)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