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河南>纪实>

在草间潜行

时间:2011-10-11 12:20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为期一周的杭州大学生电影节悄然落幕。一批年轻人由内地、香港、台湾汇聚小和山,没有大牌明星,没有疯狂粉丝,也没有引起太多媒体关注。这些人以独立影像人的身份组成当下中国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远离喧闹的电影市场,扎根于现实生活,并以自己的观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为期一周的杭州大学生电影节悄然落幕。一批年轻人由内地、香港、台湾汇聚小和山,没有大牌明星,没有疯狂粉丝,也没有引起太多媒体关注。这些人以独立影像人的身份组成当下中国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远离喧闹的电影市场,扎根于现实生活,并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予以呈现,所追求的不过是心中始终未曾放弃的人文情怀和理想主义。

百部展映

民间电影节大多基于理想和激情而生,杭州大学生电影节也不例外。去年,浙工大人文学院有学生参加了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结识影展的策展人,并把影展引到杭州,这就是最初的“长三角高校影像文化节”。

一年之后的“杭州大学生电影节”已蜕变得相当成熟,主办方除浙工大人文学院、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外,加入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辐射范围也由长三角迅速扩散至两岸三地,独立影像知名导演应亮、张伟杰、黄凯、舒浩仑、黎小锋和内地、香港、台湾10余所高校的学生导演参加电影节河南98年扫黄纪实,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在保留重庆影展“造影青春”回顾单元的同时,杭州大学生电影节新设了纪实频道MIDA巡展、两岸三地大学生短片“向日葵”奖邀请赛、“自由领地”LXT(栗宪庭电影学校)短片展映、两岸三地大学生短片非竞赛展映等几大单元,共放映46部作品,另有53部学生作品报名参赛,总时长超过2010分钟。

“真实中国·造影青春”,正如电影节的主题,展映和参赛作品无不流露出对现实强烈的关注意识。摘得评委会大奖的《一天》是一部剧情片,电影有着异乎寻常的平静:一个香港老太太独自抚养孙女,生活过得非常清苦,然而她始终相信失踪了6年的儿子会回家。来自香港演艺学院的学生导演郭臻创作初衷很简单,只是为了表达同情、获得自我慰藉,而评委会指出,影片镜头语言所寄寓的人道同情穿越时空、直指人心。

《一个人老了》记录的是河南省新乡市夕阳红养老院里老人们的生活状态,5个简短的故事记录了5位老人的人生片段,虽然悲喜各不相同,却都是为了重寻家的温暖。上海大学的秦博对于生存真相的逼问和对生命本体的思考,为他赢得了最佳纪录片奖。

走在前沿

独立影像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90年代进入中国,现在通常指代没有进入体制内审批程序或没有在体制内主流媒介渠道播映的影像作品。

吴文光的独立纪录片《流浪北京》(1990年)是公认的中国独立影像开山之作,这部70分钟的片子记录了先锋戏剧导演牟森、作家张慈、摄影师高波、画家张大力、张夏平在北京的生活片段以及访谈。直到今天,这部作品仍被很多人视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有代表性的纪录片之一,它突破了此前中国专题片的创作模式,开创了一种新的纪录片风格。

1999年作为一个阶段的开始,是因为杨荔娜的《老头》带来了独立影像的转折。1996年,空政话剧团演员杨荔娜偶然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发现了一群每日聚集在一起的退休老头儿,这个从未进行过任何影像拍摄与制作的女孩拿起了一台小DV,开始记录这个特殊群体。1999年,在拍摄了将近160个小时的素材之后,她剪辑出了一个90分钟的纪录片《老头》。在当年的日本山形纪录片电影节上,《老头》获得了“亚洲新浪潮”优秀奖,次年又获得法国真实电影节“评委会奖”。

过去,独立影像作品一般为胶片电影、电视视频,随着数学技术的兴起,如今大量表现为普通DV,本届杭州大学生电影节的展映和参赛作品中,大部分都是DV。DV的出现使一种个人化写作成为了可能,它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影像制作的技术门槛。同时,DV便携、随性、灵活、机动的特点使影像记录行为实现了对于生活的真实切入,极大地减少了对于原生态生活的干扰。

在美国,独立影像一般强调的是制作人的态度和背景,作品大多还是要争取在院线上映。而中国的情况完全相反,独立影像是民间影像生产力的产物,追求的是自我表达,除了一小部分进入主流媒介,大多数通过非主流渠道小范围传播。与商业电影相比,它更具真实性、艺术性和先锋性,具备独特的文化记录价值。

从类型来分,独立影像包括剧情片、纪录片、实验片,甚至还包括录像装置。其中,中国的纪录片创作非常活跃,在国际上也走在前沿。2006年,导演黎小锋策划了一场中国纪录片研讨会,受邀前来的美国导演对中国纪录片的水准大感惊讶,认为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同时对中国导演的诚实、耐心、不急功近利给予肯定。

“西方不少获得艾美奖的纪录片投入大、技术高、专业感强,但内容贫乏,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力。相比之下,中国的纪录片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生活的展现和问题的挖掘。”黎小锋认为,处于快速发展和大变革时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复杂多样,各种现象和问题集中出现河南移动,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带动了纪录片创作的繁荣。

仅以浙工大人文学院为例,大学生创作的纪录片《虹桥弄》获得第31届东京国际影视节国际佳作奖,《借我一生》入围第10届德国汉诺威国际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纪录片提案《陌上桑》入选由欧洲纪录片联盟、欧洲纪录片校园等发起的欧盟多媒体基金。

迈向何方

纪录片创作非常活跃,独立剧情片的境况却并不乐观。因为过于强调自我意识和作品的艺术性,有的剧情片显得晦涩难懂,不但拍摄技术粗糙,镜头语言也很苍白,故事情节更是薄弱。本届杭州大学生电影节上,一些展映作品让观众如堕云雾,强打精神看完全片,仍然不知道在表达些什么。

独立剧情片为观众留出了思考和想象空间,却也因此被打上“小众”、“文艺片”等标签,进入院线之路异常艰难,绝大部分只能在同行和影迷内部交流。

青年导演黄凯认为,上海、杭州等城市具备一定的观众基础,他们希望有途径欣赏到“文艺片”,因此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机制,推动艺术院线的建立运营,满足一部分观众的精神需求。

“独立影像本来就是小众化创作,是寂寞的事业,我没有期望赢得掌声。”黎小锋说,独立影像的特点在于创作者的独立思想和相对自由的表达,但它的精神气质并非与世不容,有的可以在电视台播出,有的可以进入院线,但最重要的并非市场反响,而是认识世界、记录历史、启示自我。

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策展人应亮却对独立影像的前景表示担忧,他认为未来独立剧情片会慢慢削减,最后融入商业片,独立纪录片则可能因缺乏传播渠道而消失,如同摇滚一样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不过中国评论网,谈论独立影像的消亡显然为时过早,DV的普及正让影像创作成为热潮,生生不息的大学校园是独立影像创作的重要阵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独立影像的创作、交流、研讨异常活跃,不少影像节已经形成气候,全国高校的影像活动也在形成潮流。

和青年学生一样,年轻的杭州大学生电影节同样充满理想。浙工大人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主任赵瑜希望将电影节一年年办下去,引进更多的优秀影片,促进大学生影像创作,她更长远的梦想是构筑一个“面向亚洲的青年影像交流平台”。

梦想之外,潜行于草根的独立影像以其特有的追求和气质默默前行,作为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它拥有强大的野性和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不但在考验社会的文化包容力河南人事考试网,也在培育和滋养着一批思想者,让他们有勇气坚守真善美。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