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山西>美食>

聚焦两会 食界关注什么

时间:2017-03-06 11:24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 谷秀燕 刘天助 点击:
“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食品走向世界的机会大增,推动食品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全球化发展。同时,食品产业“走出去”面临不少挑战,包括我国对外投资配套环节不健全,我国农产品过剩又大量进口、产品效益低、对外竞争力不足、食品生产工艺、产品标准需要跟国际接轨等方
  “一带一路” 为食业带来新契机

    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3万亿元,增长0.6%。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食品走向世界的机会大增,推动食品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全球化发展。同时,食品产业“走出去”面临不少挑战,包括我国对外投资配套环节不健全,我国农产品过剩又大量进口、产品效益低、对外竞争力不足、食品生产工艺、产品标准需要跟国际接轨等方面。此外,还可能面临政治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当地社会环境风险等。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沿线涉及众多具有不同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建议从国家层面上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水平和能力,增强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保驾护航的实力和能力。

    农业供给侧 助力三农大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近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一定基础。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实体经济 加快创新步伐

    我国的实体经济体量大、产业丰富,在多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不容忽视的是,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困扰着实体经济。例如,在实体经济发展中,中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企业属于“弱势群体”,如果不能完善制度安排,解决市场准入等问题,中小微企业将举步维艰。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更加明确、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更多“百年老店”;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外资引进,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2017年,实体经济应充分把握有利条件,在得到更多有效支持、资源倾斜的机遇下,继续向中高端迈进。坚持巩固基础,稳定现有产品、市场;同时,加快创新、拓展产业,在研发、服务和商业模式等方面提高竞争力。

    国有企业 在混改中增加活力

    我国国有企业长期缺乏活力的最根本原因,是国有企业既无外在市场约束,又对内不负盈亏责任,产权不清,权责不明。要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只有改变现有的经营机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其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2017年是央企改革落地年,也是地方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之年。国企改革将全面进入落实阶段,预计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投资运营平台、兼并重组、资产证券化力度将不断加大。其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在2017年进入“突破”阶段。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食品企业无疑是国企混改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国内乳业巨头的光明食品集团早已实现国有经济和国际资本新型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创新;中粮集团2017年将从“整合、品牌、混改”三处着手,深化改革,预计到2018年,中粮下属18家专业化公司全部混改,解决体制问题。

    振兴传承“老字号”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老字号”是我国优秀民族品牌和传统商业文化的集中代表。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各行各业必须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多数老字号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部分企业因为机制僵化、观念陈旧、创新不足、传承无力等原因,面临发展困境。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应形成定期系统梳理全国老字号企业的常态机制;联合相关院校,进行系统的老字号文化、历史研究,将其纳入民俗、历史、文学等相关课程或课题。

    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等16部门近期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推动老字号传承与创新、加强经营网点保护、推进产权改革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推动老字号企业市场化改革,培育老字号企业上市也是扶持老字号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股权改革,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将老字号推向市场。

    从全聚德、同仁堂的经验来看,上市是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绝佳契机。在人口红利渐失、廉价劳动力优势渐弱的趋势下,振兴老字号意义深远,不仅是发展民族工业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外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健康中国 为全面小康奠定基础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健康中国“三步走”的目标,即“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并展望2050年,提出“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的长远目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纲要提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在十三大领域设定了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其中要求2015年至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过8万亿元,到2030年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大健康产业正迎来政府放权、政策利好、资本涌入的重大发展契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严管食安谣言 需社会共同治理

    近年,有关食品的各色谣言充斥在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塑料”又成为近期食品安全领域的“网红”。“塑料大米”“塑料紫菜”“火烧塑料粉丝”等人们习以为常的食物一时间都成了危害身体健康的“假货”。层出不穷的各类食品安全谣言,不仅给相关食品行业造成经济损失,其危害还在于干扰了食品安全的正常监管工作,打击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埋下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食品安全谣言不仅是从属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小分支,而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单独问题。

    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而食品安全谣言则更需要严管。治理食品安全谣言,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出手。首要是以法律为武器,将每一个谣言的来源追查到底,让编造和散布者承担法律责任。有关监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则要坚持信息公开,不给谣言可乘之机。各类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时,务必坚持科学准确,不可进行“娱乐化”报道,不为谣言的传播推波助澜。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公众要主动了解掌握科学知识,学会理性思考问题,避免成为食品安全谣言的载体,让谣言止于智者。

    治理食品安全重灾区 “三小”监管有法可依

    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以下简称三小)由于经营规模小、缺乏检验设施、环境卫生条件较差、质量不稳定等因素,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重灾区”,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黑作坊、黑窝点”被查处事件屡见报道,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重重,加重了人们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度。

    长期以来,食品“三小”一直是各级监管部门的治理重点和难点。但是,食品“三小”依然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其投资少、成本低、工作技能简单等特点,数量众多的食品“三小”在扩大就业、创业方面,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能,新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进行监督管理。目前,陕西、内蒙古、广东、河北、江苏、湖北等多个省份已出台食品“三小”的地方性法规。今后,更多的“三小”将有法可依,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品”战略 促消费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快速变化和升级时期,消费者对消费品的品种、质量、规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日益成为扩大和提升需求的主导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品工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形成了覆盖面广、结构相对完整的消费品工业体系,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消费品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品种、品质、品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抓手,改善营商环境,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实现消费品工业更加稳定、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日农业部印发《2017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安排》,安排提出实施“七个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养殖粪污综合治理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地膜综合利用行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推广行动、农业绿色发展宣传行动。

    2017年要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按照“重点突破、综合治理、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要求,强化政策保障,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支持政策;强化综合示范,重点打造省县两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体系;强化监测考核,完善监测网络,逐步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数据 成食品监管利器

    随着食品产业和食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正逐渐成为一个全球化的问题。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程序多、配料多,食品流通进销渠道复杂,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都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各国都在积极研究保障食品安全的方法和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结合当前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用信息化手段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成为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明确“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项目,继续推进实施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依托现有机构,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建设全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信息公示系统以及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检验监测、信用管理、应急管理、风险评估和移动执法系统;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鲜农产品和酒类食品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数据中心和监管信息资源数据库。

    农村电商 破解买难卖难不敢吃困局

    所有农产品生产和消费都有一个怪现象,越是偏远的地方环境越好,其产品质量越天然、越有保障,而且价格越便宜, “好产品、卖不出、价格低”成了农民的心头痛,信息不对称造成农民的利润低,打击农民种养积极性。然而越是在大城市,种养环境越差,产品反而也越贵,却恰恰没有很好的质量保障。“找不到、买不了、不敢吃”成了农产品消费的3个困局。传统农产品要走出农村、走进城市必须先解决规范生产、营销平台、商品流通、信誉溯源等痛点。

    政府应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村信息网络。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逐步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完整的产业链。另外,应把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农村信息化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队伍。本专题文字整理/范璐星 谷秀燕 刘天助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