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应对形式主义之病

时间:2019-09-03 11:52来源:评论网 作者:未知 点击:
如今,在一些地方形式主义已然演变成了“新变种“就是所谓的“痕迹管理”,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选择把上下班打卡作为一项基本管理制度,不可否认适度的“痕迹管理”是有必要的。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提出了一系列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务实措施。为基层减负,到底该如何落实?广大基层干部如何轻装上阵崇尚实干、担当作为?

如今,在一些地方形式主义已然演变成了“新变种“就是所谓的“痕迹管理”,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选择把上下班打卡作为一项基本管理制度,不可否认适度的“痕迹管理”是有必要的。比如对贫困户建档立卡,有助于了解其家庭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一些记录、报表、总结,有助于部署、研究、跟进、评价工作,诸如此类的“痕迹管理”对推进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但“痕迹管理”同样要讲求适度原则,“痕迹”并不等同于结果。各种督查层出不穷,不看成效看台账。重视档案材料的收集而轻视结果。似乎材料制作得是不是精美、全面,代表了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以致人们不得不追问:到底是材料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常见的形式主义就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或是有了学习计划、会议记录,就代表传达落实上级精神了,至于会议是不是有必要,材料是不是真实的,则放在一边。

形式主义成为基层不能承受之痛。最直接的就是使基层干部陷入到应对各种“痕迹”要求之中,使得每天面对像”飘雪“一样的发文基层干部们分身乏术、不堪重负,进而直接消耗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务实工作。就像学习一本书也要求有“学习笔记”一样,事无巨细地追求“痕迹”并在材料制作上一味强调“完美、精致”,浪费了大量资源,增加了工作成本。过度重视“痕迹”往往导致工作有名无实、有形无用,材料再精美群众也得不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影响了政府和干部形象。

“痕迹管理”一旦过了度,就会影响基层干部的工作效率。对此,优化基层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降低材料在考核中的比重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基层重复性工作。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工作重要方法。扶贫工作成效怎么样,到贫困户家里问一问、看一看,自然就知道了;乡村发展成效如何,到村里走一走转一转,比看材料直观多了。只有重视结果,在评价工作时突出实际成效,才可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干部在推进工作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为基层减负投入更多精力务实而不是务虚。

说到底,杜绝形式主义还要上级部门发挥好带头作用。一方面,要优化问责方式和考核评价制度,使基层干部的工作成效得到客观的评价,把眼睛盯在实处,减少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上级部门要善于察实情、多些深调研,多鼓励、指导、帮助基层干部,让他们真正免去后顾之忧全身心抓好工作落实,而不是搞“一刀切”,让材料、报表、数据成为基层干部的重负。(文/和梅何娟)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