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监管机构近几个月加快了对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审批,但市场观察人士表示,各方期待已久的对这一过程放松管制仍将是多年以后的事情。
自去年11月以来,上海和深圳的IPO募资总额达到870亿元人民币(合130亿美元),成为自2015年第二季度(当时中国股市泡沫达到巅峰)以来募资总额最高的三个月。
新股上市激增反映了中国股市在过去一年相对稳定。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经常抱怨IPO从市场“吸血”,但近期的稳定使监管机构有信心认为,增加IPO交易数量不会影响现有股票的价格。上证综指(Shanghai Composite Index)已从去年1月下旬的2016年低谷上涨19%,尽管其相比2015年6月的峰值水平仍低了27%。
对于想要在上海和深圳首发上市的企业,监管机构对IPO审批的严格控制是一个障碍。截至1月19日,约有629家公司在排队等候批准,两年以上的等待时间相当普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曾在2015年7月冻结IPO,以求在泡沫开始破裂后稳定市场。IPO在四个月后重新启动。
湘财证券(Xiangcai Securities)在深圳的IPO保荐人胡文胜(音)表示:“一旦推出IPO注册制度,上市数量将大幅增加,那将影响股价,产生动荡。中国证监会现在不会提出这个问题。太敏感了。”
经济学家们多年主张,审批制度通过人为限制新股供应和给发行价设定上限,制造了巨大的市场扭曲。IPO经常被数百倍超额认购,因为投资者竞相从交易首日难免出现的价格飙涨中套利。
官员们长期探讨转向一种简化的注册制度的可能性,由证交所(而不是中国证监会)监督该过程。监管机构将专注于确保适当的信息披露,但不再对公司的业务进行详细评估。但很少有人认为,对IPO制度的根本改革有望在今年推进。
中国全国人大去年3月年会期间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到IPO注册制度。那份报告被认为是全年政策重点的权威指南。此前IPO注册制度在2014年和2015年被提到。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在经历了2015年的暴涨-暴跌周期后,政府注重稳定,在放松管制方面将谨慎推进。鉴于2017年下半年将进行至关重要的领导层重组,多数人认为,这种保守的做法将在今年延续。
“如果(金融)改革够好的话,IPO排队不应该这么长,”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的一个小组讨论会上表示,但他没有提供有关改革将在何时恢复的线索。
即使监管机构在近几个月对IPO审批有所松绑,但他们收紧了对上市公司后续发售的控制。此类发售在1月份达到630亿元人民币,很可能使该月成为自2015年11月以来第二弱的月份。二级发行不会产生IPO那样的“吸血”影响,因此此类发售有很多是面向机构投资者,以私募方式完成的,不会从流通股吸走散户资金。
市场观察人士表示,监管机构正在放缓二级发行的步伐,部分原因是担心这种筹资为不顾后果的收购热潮提供资金,加剧了资产泡沫。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资金购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理财产品。
西南证券(Southwest Securities)在上海的策略师朱斌表示:“过去,二级筹资曾经使上市公司失去对核心业务的关注,被并购搞得分心。这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利。”
Ma Nan补充报道
译者/和风